■记者观察■本报记者张一鸣
从千万吊灯到百万茅台,再到亿元酒店,中石化再次陷入舆论漩涡当中。
“百万茅台”事件最早在4月11日现于网络,传统媒体介入后,不仅引发新一轮网络围观,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酵,多数人对中石化喝高价酒、建高级酒店“不服”。 如果一个民营企业用高价灯、喝高价酒、住高级宾馆,也许大多数人只会说,你真有钱,但当主角换成国企,舆论质疑的是你到底有没有权利花这些钱。
记者注意到,这次天价酒事件被内部“深喉”曝光,该人士称,中石化广东公司总经理鲁广余滥用权利,购买大量天价茅台,却多为个人所用,多数茅台去向不明,这种行为引发内部人士不满。
客观上一些国企确实存在“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近几年来相继传出一些国企领导人滥用权力的事件,使得内部监督缺位问题浮出水面,才会有内部“深喉”不得不求助网络曝光。
国资委的一位人士表示,成立董事会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国有企业决策“一人说了算”的问题。就在两周前,几个石油企业不约而同地传出即将设立董事会的消息,也被解读成大型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重要举措。
表面上看,通过企业内部的互相监督来制约决策者,似乎可以让决策更民主,并从某种程度上缓解现在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弊端。但仅仅靠此并不够,“国”字头的身份决定企业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主持的一个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刨除国企享有的土地、矿产资源和能源、信贷和国家财政补贴等诸多特权带来的利润,整个国有企业群体并没有盈利。
“从国有企业近几年(2001年—2009年)的名义利润总额中,去除掉共约6 万亿元的应付未付成本和补贴,从账面财务数据中还原企业的真实成本。这几年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平均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1.47%。”赵农向记者坦承,其中有一些数字并没有公开的途径查询,只能通过估算,但这至少说明了国有企业的挣钱能力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强。
姑且不去讨论这些数字的真实与否,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企业姓“国”,就不要在身上蒙上一层厚厚的纱,引发舆论质疑。某种程度上,平息民意的最好方法,是更加的透明化。
赵农认为,国有企业应当存在较为明确的边界,适合于市场机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而不应当以营利为目的。
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还将继续在一些重点行业中承担重要角色,而成立董事会或许能够缓解国有企业现存的一些问题,但并不能帮助其取得公众信任,下一个“其他国企的天价酒”还将继续出现。国有企业改革显然并不能止步于成立董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