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改革评论   |   运营管理   |   咨询培训   |   政策法规   |   案例分析   |   关于我们

国有资产损失之谜:流失还是闲置?

发布时间:2011年4月24日  来源:中国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研究网

  继本报2011年3月24日“冠生园国资地产流失调查:没有赢家?”一文发表之后,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所涉国资地产项目可能将再次进入拍卖程序,但其背后关系复杂,重生可能依然遥遥无期。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1515号项目(又称“伊莎士公寓”),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但本报记者近日在现场看到,这个烂尾闲置多年的地产项目,至今依然搁置。

  争议国资流失

  继此前报道发表之后,本报记者进一步获得一份“关于上海威生房地产有限公司整体资产评估报告纳入评估范围的建筑面积的说明”,这份由上海达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亚公司”)于2006年3月提交给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说明牵出了对原本“国资流失”定论的一段争议,在宏康公司等相关方看来,至今这一争议依然存在。

  该说明指出,威生公司整体资产评估报告纳入评估范围的建筑面积为10661.28平方米,但评估时威生公司已经将伊莎士公寓B座住宅楼建筑面积1818平方米实现销售,但达亚公司当时未能获得相关材料,在纳入评估范围的建筑面积中未扣除这1818平方米,最终无疑影响原先出具的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

  2003年11月,冠生园置业与宏康公司签订的收购协议中,却约定收购前威生公司债务由冠生园置业负责。而2004年4月,轻工控股对该资产处置的批复明确“同意冠生园集团将威生公司以2000万元价格转让给宏康公司,由受让方承担威生公司的所有债权债务。”批复与相关约定的债务处理有着明显差别,因此遭遇产权交割无法办理。随后,王仰平等人通过多次修改相关文件后,于2004年4月完成威生公司的产权交割手续,最终转让前的所有债务由出让方承担。

  问题在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认为,王仰平故意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又让身为国有公司人员的张佩霞超越职权范围擅自改动已生效文件,造成2300余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结论的依据正是根据上述未经更正的评估报告得出的,这一情况正是最大的争议之一。

  由王仰平和张佩霞在2010年8月所写的一份材料提及,达亚公司评估报告资产总值存在重大差错,不能作为国资流失的依据。

  国资地产资产盘活难题

  从伊莎士公寓项目至今不断的争议和项目本身依然闲置的情况不难发现,其背后所折射的正是国资地产资产盘活的艰难。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王、张两人所写的材料中提及,2002年上海冠生园集团委托冠生园置业处置当时已经搁置了近10年而无法解决的烂尾楼伊莎士公寓。其时威生公司拥有该项目38%在建工程,但上海市伊莎士房产有限公司早已资不抵债,项目被徐汇法院查封,已着手整体拍卖。

  “在建房产被拍卖的结果,所得全部款有限用于归还伊莎士房产的对外债务,然后由威生公司与伊莎士房产进行内部清算,鉴于伊莎士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威生公司将一无所有。”材料指出,这是当初相关国有地产资产部分拿出来转让的主要原因,为尽力挽回国有资产损失。

  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资产处置进展并不顺利。冠生园置业采用媒体广告、中介等形式发布威生公司的资产转让信息,先后与50多家企业洽谈,其中有10多家企业不承债报价,最高1500万元。最后,宏康公司不承债报价2000万元成为首选企业入局。

  有圈内人士指出,国有地产资产盘活的难题,除了上述报价环节无人出高价的情况外,多数资产本身已经有多年搁置,导致接盘者担心不可控风险而鲜有涉足,这也是一大难题。

  对于其他类似的国有地产资产而言,评估报告的评估价并不是市场价,只能被市场接受的价格才是烂尾楼的真实价格。对此,王、张二人及宏康方面均认为,通过市场公开方式以最高价2000万元收购才是该资产的真正价值,从这个角度,并不存在国资流失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相关案件依然维持原判。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友情链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版权所有: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
电话:010-65707841、65705829,网站信箱:
yjhitc@163.com
京ICP备09024323号-4
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研究网,中集研,厂办大集体改革,产学联合,厂办大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