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改革评论   |   运营管理   |   咨询培训   |   政策法规   |   案例分析   |   关于我们

集体企业成功改制的典范——记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崔久发

发布时间:2012年5月11日  来源:中国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研究网
 

典型是成功的标志,典型是前行的标的。

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成功企业的典型、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典型,若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若能经得起干部和职工的检验,进而得出“成功”和“服气”的惟一答案,实在是得来不易,实在是难能可贵。

记者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位经过了这样“考验”和“检验”的,一个成功企业的典型,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典型。实话实说,记者是在感动中采访的,在采访中感动的,又在感动中、在不断升华自我认识和感受中构思写作这篇文章的。因为这个成功企业的典型是一个曾经陷入困境的厂办大集体企业;这个成功的企业家的典型是一位疾病缠身的病汉,但他却毅然带领着上千名职工,在艰难中起步,在困境中创业,破解了长期困扰着集体企业生存发展的历史难题。为集体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成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趟出了一条新路。成为白山市、吉林省乃至全国业界大集体企业改制成功的一面旗帜!这个成功企业的典型就是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这个成功的企业家典型就是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华林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崔久发。

情系华林,他是社会责任的担承人

业立以诚,业兴以新。

有人说:诚兴企,诚兴业。“诚实守信、创新发展”,这是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宗旨。“诚”在其中,“业”自以新。

在华林经贸公司只要提起崔久发,所有在岗的职工服、亲戚朋友服、同行同志服、职工家属服、班子成员服、各级领导干部服、就连被他批评过的人也从心里服。一个“服”字何以了得?因为崔久发13年如一日铁一样的公,铁一样的勤,铁一样的廉,菩萨一样的善良,一句话,他是一个无私的铁管家,他是一只高飞的“领头雁”。

崔久发,1952年5月出生,汉族,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经理、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崔久发用自己人格的魅力、超前的思维、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带领华林公司千余名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风浪,为华林公司及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69年,崔久发初中毕业后,招工来到通化钢铁公司板石铁矿工作。1999年,组织上委派他到板石铁矿下属实业公司任党总支副书记、副经理一职。他服从组织安排,二话没说,只身来到了这个厂办大集体(原板石铁矿下属实业公司)就职。2000年,他成为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厂办大集体企业,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1987年,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厂办大集体企业大多成为改革的“三不管”地带。加之厂办大集体企业普遍规模小、产权不清、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至使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他们一时成了市场经济的“弃儿”! 当时的板石沟铁矿实业公司(华林经贸公司前身)的命运和吉林省乃至全国厂办大集体企业一样,因为失去了政策的支持,企业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管理粗放、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采访中崔久发激动地说:“国企改革为什么不给集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呢?而正因为如此,大多厂办大集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艰难。出路在哪里?机会在哪里?我们困惑,我们迷茫。但是,我的心里有一杆秤:大集体企业职工他们也需要尊重,他们也需要生存。我既然来到了他们中间,就要尊重他们,就要带领他们走出困境。为职工解难,为企业解忧,为政府解愁,这是我的责任!”

春风吹来花满枝。

2005年,国务院批准在东北三省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据统计,仅列入试点的长春、四平、白山3个城市共有厂办大集体企业1051户,在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42.8万人。经测算,吉林省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共需改革成本100亿元以上。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情况,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但缺口还有55亿元以上。难度之大、难点之艰是可想而知的。有人形容说,厂办大集体企业要想改制成功,难,难于上青天!

但是,崔久发和班子成员们上任伊始,就满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要带领着生活长期陷入困境的厂办大集体职工走出困境,活出个样子来!并以最快的速度、最新的理念,将他们打造成团结、自强、精干、高效、进取、向上的新一代华林人。他们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8年末,新一代华林人在崔久发及公司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在困境中寻找方向,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在创造中体现价值,在奋斗中成就伟业,用坚毅的脚步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改制成功之路。他们在没用国家财政补助一分钱的情况下,利用企业自有资金3800万元,成功地将一个让国家、政府、财政都搔首犯难的乱摊子——厂办大集体企业,成功地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为白山市、吉林省乃至全国业界厂办大集体企业趟出了一条探索、创新、发展的改制成功之路!

他们用无畏的勇气,无私的奉献,送给了人们一个个的惊喜和振奋,还有一个个的希冀和期待。

点石成“金”,他是逆境中拼搏的勇士

人无目标业荒,厂无目标业废。

有人说:厂之命,品之基。“科技引领,精品立市”。这是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发展目标。

华林公司的前身——是板石沟铁矿知青综合厂,始建于1979年7月24日,它是为安置矿工子女就业成立的大集体企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依附于矿山发展集体经济。之后,又经历了知青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实业集团公司、华林公司等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们以服务矿山、服务社会为己任。而今,已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合金铸造、金属加工、汽车运输、印刷、水泥制品、山泉水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

目前,该公司下设董事会、工会、高管层及六个部室、11个厂队(子公司),分布在白山市浑江区板石街道的上青、板石两个自然区域和板石矿业公司选矿工业区域的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满目青山满目春。

凡是到过白山市浑江区板石街道的人,无不为那里满目翠绿的连绵群山,随风涌动的茫茫林海和丰富的地质矿产所吸引。而见过崔久发的人却都不相信他就是这里的领头人。他朴素的衣着,朴实的谈吐,使人有一见如故之感;雷厉风行,敢做敢为的他又让人敬而生畏。他一心扑在带领大集体企业职工打翻身仗的事业上。他在国企板石铁矿工作了30 年之后,又来到华林公司摸爬滚打了十三个春秋。十三载风霜雨雪,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与华林公司兴旺和发达融为一体。为厂兴而喜,为厂荣而乐。

崔久发说,我所追求的思想就是以科学求发展,以品牌求立市。我要用发展的理念来解决企业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他说:投资是把双刃剑,决策正确了它会拉动企业前行,决策失误了企业就会衰亡。他还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干点实事、好事,不能白活一回!多年来他就是秉承这一理念,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发展壮大的伟业中。

他上任后,根据厂办大集体企业面临着人员多、包袱重、欠账大,面临着三个1000万的沉重压力。既:1000万元不良资产;1000万元的负债;在职、挂职、挂靠、请长假、放长假和“两不找”的大集体职工等1000余人;职工工资半数以上欠账等。在困境面前他没有等,立即和班子成员反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一年间,他走遍了全公司的沟沟岔岔,甚至连续13年的节假日他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他和公司的党政班子一起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本着“不埋怨、不推诿、不等靠、实事求是地把板石矿实业公司的事情办好”的原则。确定了公司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了企业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

他说,作为企业领导者一要敢于决策;二要懂得用人;三要分配合理。

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强化财务、物资、产品质量管理上入手,全面推行模拟市场化动作,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了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全面构思了公司的发展远景。进一步提出了“精干主业增效益,稳定辅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确立了“以支柱产业为龙头,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速调整、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工作中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快发展节奏,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企业生产经营潜能。积极寻求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企业都要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采矿生产、接续工程的改造建设。再选厂二期改扩建;新上了低品位铁精粉回收项目;新建了白云石厂另一条破碎生产线;研制开发了铸球第三代新产品——合金段;引进了新工艺扩建了铸造厂;改善了全公司的生产、工作环境。经过几年来的投资建设,公司的主导产品产量大幅攀升,经过了几年的辛勤经营,企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有句老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绩面前,他没有满足。他带领党政班子成员一手理顺老企业使之新生,一手抓新企业使之发展。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身适应能力选择适合的产品。他们精干了主业,舍弃了十几个生存艰难的专业厂。不破不立。他们又着力抓新企业的发展,相继开发了水厂,花卉厂、泡塑厂、铁艺厂、劳务公司等。他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抓住了主业,现在我们有挣钱的厂队,就是有了保稳定的厂队。以主业为龙头,才能带动辅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与大企业配套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战略,发挥资源的优势;围钢经济战略,做好通钢上下游产品;围矿经济战略,做好板石矿的配套经济发展。同时,要求公司各配套产品在与市场同质、同价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崔久发“围绕通钢”、“围绕矿山”发展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的“金点子”,为这个一度陷入死亡底谷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如凤凰涅盘一般,燃烧了一个旧我,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华林经贸公司!

他针对企业当时的现状,制定出台了企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一年有个小变化、三年有个大变化、五年有个根本性变化”的发展方针和规划。即公司所属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翻一番。然而公司在第一五年计划末,各项经济指标就已经翻了几番。2010年他又提出了公司发展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他说:“主业看准了马上做,建一个项目就让它成一个、见效一个,见效一个就要安置一伙人,稳定一方队伍,也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做贡献”。从2000年到现在,他们每年上新项目、扩大产能的投资都在1000万元以上。他说,“企业只有不断地再投入、再生产,才能增加竞争的后劲。”他还制订了一厂一策分类承包的管理模式:大厂实行成本考核,小厂实行利润考核等办法。

到2011年末,公司生产的铁精粉7.8万吨;白云石12万吨;耐磨铸球2000余吨。机械加工厂、老保服装、印刷厂、尾矿回收等一些辅助厂,也都相距地发展壮大起来。劳务公司输出派遣劳务人员1000余人次。

华林公司第一轮创业仅用了短短的八年时间,八年的时光,八年的奋斗。他们以创新的理念、过人的智慧、超前的思维,告别了企业困顿的过去,迎来了公司蓬勃发展的新生,还有明天的追求和愿景。

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主办厂和上级领导多年来对华林公司支持的结果,是华林公司历任领导集体和全体职工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

追求卓越,他是创造奇迹的开拓者

开拓是卓越之源,追求是创造之根。

有人说:满则亏,骄则败。扩大经营范围,打造全新形象。是华林公司的企业价值观。他们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前行。

截止2008年12月31日,华林公司实现净资产总额为37698278.96元。至此,华林公司已进入一个良性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新阶段。

从2000年——2008年间,他们在困境中寻找方向,挫折中总结经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蚂蚁筑巢的毅力,完成了公司走出困境后第一桶金的积累。他们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没有坐享成功的果实。他们把华林公司多年来内外陈欠的老账一笔一笔还清,轻装上阵了。催久发说,凡是有利于华林员工根本利益的,我们都要去努力争取;凡是有利于华林公司健康发展的,我们都要去大胆实践。

2007年,华林公司着手公司改制事宜。他们按照吉林省、白山市、通钢集团和板石矿业公司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及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企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不纠缠历史旧账,坚持分类指导,用改革的办法,成立了改革、改制领导小组。开展了资产清查、债权债务清查和职工状况清查,制定了《华林经贸公司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资产处置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完成了改制工作中职工身份的确认,社保对企业职工信息的核实等工作。他们把本应由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三方共同分担的改革成本,他们都自行承担了。

2009年6月,华林公司在没有让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分担一分钱的前提下,完全靠自有资金完成了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全面成功改制。至此,这个历经磨难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成为一个崭新的全员参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改革添活力,前行有动力。

改制后,2009至2011年,公司连续3年产值突破1亿多,利税连3年突破2000万元。班子成员和公司参股人员一样每年按入股比例分得红利。公司每年为持股人分配红利都在净利润的10%到20%左右,70%到80%的利润留作企业发展资金。目前,华林公司一分钱的银行贷款都没有。员工们幸福地对记者说:“改制第二年我们的红利就翻了一倍还多,我们很满足,感谢有崔总这样的好领导……”

有开拓才会有卓越,有勇气才会有奇迹。他们以荆棘踏路的精神不断前行,创造出华林今天的奇迹和辉煌、还有干群同舟共济的团结与和谐。

新锐华林,他是白山深处崛起的明星

磨砺亮刀锋,“而立”赢赞誉。

古人说:“三十而立”,是对人而言,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华林经历了三十年内在的、外在的磨砺,已经在社会的坐标上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已从安置矿山待业知识青年、为矿山生产生活服务,逐步走上了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创新发展的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崔久发说,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但要做企业家、还要做思想家和回报社会的慈善家。只有如此,才能引领企业前行。因此,他善于学习思考,他善于关心职工,他善于慈善助人。

崔久发的身上有着许多常人不具备的魅力:他谈话极有条理,思路敏捷,干脆利落,给人一种学者式的优雅和严谨。他的身体不太好,但是走起路来脚步匆匆、腰杆笔直,已届六旬的年龄却走出军人铿锵的脚步。他是一个一涉及到他的本职工作就会变得精力充沛、兴奋异常的人。他的精神面貌和他的年龄有些不相当。事实上,只要每天早饭后他便进入了工作状态,就像一个军人进入到临战状态一样。崔久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身心都交给了他一生挚爱的企业,企业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和思维空间。 

崔久发的实践,告诉我们:管理者把职工放在心上,职工才会把企业装在心里。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这是崔久发一贯的思想和作风。良好的职工队伍素质成为华林公司成功的保证,也为华林公司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职工们说:崔总他精打细算、严以律己是出了名的。他到省城学习、听课。来回都乘坐大客车。他说,我去学习、听课要是带小车去,来回加上过桥费,一趟就得千八百块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企业挣点钱也是不容易的。凡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总是把钱抠得很紧,按老百姓的话说,那不叫“抠门儿”叫“会过”。

班子成员们说,华林公司之所以成功改制,所以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团结和谐;就在于“老板”从不搞“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大事讲民主,小事讲原则;这是他一贯遵循和倡导的工作作风和准则。

崔久发说,一位合格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位善于发挥班子成员作用,善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钢琴家”。

智者在于心,愚者在于力。

无疑,崔久发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智者”,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钢琴家”。

他关心职工生活。他说,严格管理和体贴关怀,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金钱不是万能的,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请看这样几组镜头:

镜头一:在他的关心和倡导下,企业建起了娱乐活动室等。每逢三八节、五四青年节、五一节、建国60周年、建党90 周年等节庆日,他们都要举办体育比赛和各种文艺汇演,尤其是参加板石矿业公司的运动会及文艺演出,全公司职工更是踊跃参加,气氛热烈,场面活跃。既活跃了职工精神生活,又陶冶了高尚情操;既提升了职工素质,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镜头二:在企业资金一度紧张的情况下,他力主补缴了养老保险金100万元;补发了职工陈年欠资400多万元,独生子女费26.1万元;职工工资比10年前提高了近一倍。崔久发说,什么都可以省,职工身上不能省。

镜头三:职工王玉刚离婚后得了抑郁症,多次自残。崔久发安排他住院治疗。为了便于交流,又把他调到机关作勤杂工作。崔久发对他说:“我们每天早晨要见一次面,你要向我汇报一天的工作。”俩人成了朋友,王玉刚也安心岗位,工作勤勤恳恳。了解内情的人都说:“要不是崔总,王玉刚早就没命了。”

镜头四:在抗洪救灾、玉树赈灾、“双日捐”、扶困助学活动中,他积极组织和带领职工捐款捐物……

如今的华林公司,无论外部大环境如何,企业内部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风气。干部队伍清正廉洁,职工主人翁精神昂扬奋发。华林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健全,董事会、职代会在参与企业管理和参政议政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荣誉属于那些不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属于那些关心职工,视职工为主人的企业家。

崔久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企业家。2012 年5月,崔久发被光荣地授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在他先后荣获:白山市增效标兵、通钢集团公司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冶金劳服系统行业标兵、吉林省优秀企业家、经济技术创新标兵、通化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抹重彩。华林公司也连续多年被省、市、区各级政府授予先进集体、优秀企业、明星企业、诚信守法中小企业、省优秀诚信单位、企业纳税大户、工业经济贡献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还通过了北京企标、国标评估中心的审核评估,获得了AAA级信用企业认证。

崔久发是吉林省通化县人,他把自己的全部热忱、全部心血、全部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家乡的这片热土。

他无怨无悔,他还在奋斗……

令崔久发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华林公司这个昔日濒临破产的企业,如今似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在白山深处。

这是崔久发人生的足迹。

这是华林人奋斗的诗史。

荣誉说明过去,历史不能尘封。你看,崔久发和华林人向着新的目标,又开始了新的攀登……

华林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友情链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 

版权所有:北京产学联合企业管理中心
电话:010-65707841、65705829,网站信箱:
yjhitc@163.com
京ICP备09024323号-4
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研究网,中集研,厂办大集体改革,产学联合,厂办大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