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集体
上海汽车行业集体企业出现于70年代末。当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上山下乡”的大批知识青年陆续回城。1979年春,市劳动局发文要求有条件的全民单位筹办集体企业,吸收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同年4月,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成立集体事业管理科,管理各基层单位的集体企业。上海柴油机厂等11家单位陆续举办了集体企业,称为大集体。
70年代末上海汽车工业系统大集体企业情况表
大集体企业名称 |
主办厂 |
核定人数 |
上海东风柴油机综合厂 |
上海柴油机厂 |
150 |
上海卫星汽车附件厂 |
上海第一汽车附件厂 |
60 |
上海汽车篷垫厂 |
上海汽车厂 |
100 |
上海金属压延厂 |
中国机器厂 |
120 |
上海汽车灯具烘漆厂 |
上海新成汽车配件厂 |
100 |
上海铝合金铸件厂 |
上海活塞厂 |
150 |
上海汽车万向节厂 |
上海汽车传动轴厂 |
200 |
上海摩托车配件厂 |
上海摩托车厂 |
200 |
上海钢材冲剪厂 |
上海模锻厂 |
70 |
上海重型汽车附件厂 |
上海重型车厂 |
150 |
上海飞轮齿圈厂 |
上海汽车齿轮厂 |
100 |
大集体厂由主办厂和公司集体事业管理科双重领导。厂长和技术负责人及部分主要管理人员由主办厂派出,派出人员的行政关系和待遇不变,工资奖金由主办厂向集体厂结算。派出人员一般占集体厂人员的10%左右。厂房、设备等由主办厂有偿转让,产品一般是主办厂的配套协作件,由主办厂负责扶植。至1979年末,各大集体厂吸收安置回城知识青年825人,其中男性382人,女性443人。从1986年起,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企业改革中,大集体厂陆续被主办厂兼并。1992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决定原则上取消大集体企业的独立建制,只保留上海摩托车配件厂一家。
二、小集体(合作联社)
1982年,上海汽车行业为适应国家着力解决城镇知识青年就业问题的要求,举办合作联社,称为小集体。合作联社是在国家统筹规划,全民企业扶植下,由在职职工待业子女自愿组织、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组织,以从事社会和生活服务为主,有条件的也承担一些简单的产品协作和加工业务。至1983年7月,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共办14家合作联社,社员551人(其中待业青年466人),人均月创利润198元。从1989年起,小集体企业陆续被主办厂兼并或歇业。兼并后,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职工同工同酬。
1982~1984年上海汽车工业系统小集体企业情况表
小集体企业名称 |
主办厂 |
开业日期 |
歇业日期 |
群业五金厂 |
上海内燃机油泵厂 |
1982.4.8 |
|
勤业汽车座垫合作二场 |
上海汽车厂 |
1982.5.20 |
1991.12 |
聚业合作汽车配件厂 |
上海汽车钢圈厂 |
1982.6.25 |
|
兴业合作五金厂 |
上海申光铸造厂 |
1982.7.17 |
1989.4.17 |
实业合作塑料五金厂 |
上海粉末冶金厂 |
1982.8.28 |
|
立业合作五金厂 |
上海吴淞锻造厂 |
1982.12.6 |
|
精业合作五金厂 |
上海工农动力机厂 |
1982.12.29 |
1989.7.17 |
振业合作弹簧厂 |
中国弹簧厂 |
1983.1.26 |
1993.1.5 |
开业合作汽车配件厂 |
上海汽车钢板弹簧厂 |
1983.1.25 |
|
创业合作汽油机零件厂 |
上海汽油机厂 |
1983.1.26 |
1993.8.31 |
伟业合作机械厂 |
上海内燃机厂 |
1983.2.7 |
1989.1.26 |
联业合作汽车配件厂 |
上海汽车发动机厂 |
1983.4.1 |
|
建业合作座垫厂 |
上海拖拉机厂 |
1983.5.26 |
1993.4.27 |
康业合作五金厂 |
上海内燃机配件总厂 |
1983.6.13 |
|
华业合作五金厂 |
华丰钢铁厂 |
1983.9.23 |
1993.7.2 |
虹业电工厂 |
上海汽车电机厂 |
1984.12.4 |
|
佳音电器厂 |
上海交通电器厂 |
1984.11.30 |
|
三、劳动服务公司
1983年10月22日,上海市拖拉机汽车工业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成立。它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单位,为上海汽车行业基建、住房、处理三废等征用土地时接收、安置和管理农民工等劳动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