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吉林频道12月12日电(记者姚湜、王晓明)"在企业干了半辈子,到今天终于挺直了腰板。"吉林市一名集体企业职工陈敏说,最近几年的改革不仅让濒临绝境的企业重获生机,职工待遇也普遍大幅提升,目前她的月收入将近4000元,而前些年最困难的时候,她每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元。
陈敏所在的企业是吉化集团公司北方化工总公司下属锦江油化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吉化有三分之二的职工家属没有工作,为生产自救建设了"五七"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8家"五七"厂整体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成为安置国有职工子女和返城知青就业的主渠道,后期改革调整最终形成了目前以北方公司为主体的厂办集体企业。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北方公司管理体制、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日益突出,逐渐陷入连年严重亏损的困境,被迫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超过2.8万人。因企业资金不足,长期拖欠有偿解除合同员工的有偿金和退休员工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员工及家属频频到北方公司和吉林石化以及省、市上访,最多时一年上访超过1.3万人次。
"改革首先从集体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入手,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王光军说,北方公司各类法人经济实体多、规模小、发展能力不足,公司将通过关停吊销、股权出售、改制剥离等措施,将法人经济实体由115户减少到54户。"吉化还将逐步对北方公司实施全面管控,指导其构建科学的体制框架和管理模式,重置管理机构,明晰管理职能。"他说。
另外,吉林石化把集体企业发展嵌入国有企业发展链条,增强企业"造血"功能。2008年开始,吉林石化按照"国有不为,集体可为"的原则,将自己退出的业务交给北方公司经营。围绕吉林石化千万吨炼油扩建项目建设,支持北方公司自筹资金,配套建设18万立方米汽油储罐,租赁给吉林石化,既解决了吉林石化公司储存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使北方公司渡过了经营上的难关。
日前,记者在吉林市北方化工公司看到,今年建成投产的30万吨/年碳四芳构化装置和8万吨/年MTBE扩建装置正在平稳运行。北方公司经理徐金良介绍说,这些产业链配套项目都是吉林石化公司帮助规划实施的,已经在今年9月开车成功。
徐金良告诉记者,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理顺,吉化公司的嵌入式扶持,近年来北方公司得到飞速发展,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利润4200万元。他说:"企业自身有了能力,才能逐步去解决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退休职工等待遇问题,逐步化解历史遗留矛盾,营造社会大稳定的局面,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现在我们有28678名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6947名退休职工,都是集体身份的。从2007年以来,公司通过向吉林石化公司劳务输出、政策支持等形式解决了这些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徐金良说。
另外,2007年10月起,在吉林石化的支持下,北方公司开始对解除合同人员、在籍岗下职工和退休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截至目前,共补发工资4228.9万元,为退休职工补交养老保险欠费850万元,集中解决了7000余名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王光军说,近日公司出台了《关于开展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及配套方案,总的思路就是:通过明晰主体、资产租赁、并购重组、主辅分离等改革,经过三年努力,达到人员身份清晰、产权关系清晰、发展方向清晰"三个清晰目标",努力实现到2014年对北方公司实施一体化管理。
伴随集体企业的发展,大量矛盾得到化解,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退休职工等上访数量明显减少,上访总量下降50%以上。华景朝是锦江油化厂的一名车间主任,谈起从前,他对记者说:"想当年我们坐工勤车,吉化全民身份职工在讨论发奖金或者过年过节费的时候,我们都不敢说话,因为当时别说奖金,工资都发的很艰难。可如今在工勤车上我们也有面子了,和他们的差距没那么大了,而且还逐渐在追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