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确很复杂。改革试点已经进行两年多:很低调地启动,一直不事张扬地推进。有人说,这主要缘自于厂办大集体改革是一块烫手的山芋。省有关部门面对这样的巨大压力:厂办大集体情况复杂,改制难度很大。大集体职工也有这样的感触:这些年,我们就像没娘的孩子。
尽管困难重重,这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全省厂办大集体改革涉及逾百万人员,牵系着百余万家庭的幸福。厂办大集体职工能否妥善安置,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的成果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正像省国资委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说得那样,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先例,但国家有政策、省委省政府有决心、职工群众有诉求有愿望,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探索前进。
继国企3年改革攻坚后,厂办大集体改革堪称“体制攻坚最后一块硬骨头”。
温暖“被遗忘的角落”我省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
厂办大集体从何而来?
厂办大集体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知识青年大批返城。为了安置知识青年以及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一些主办企业出资,成立了依附于主体企业的配套厂、附属厂,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长期以来,厂办大集体依托主体企业生存。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多数主体企业风光不再,厂办大集体便成为“无源之水”,日子越过越艰难。
从诞生的那天起,厂办大集体就给自己埋下了诸多隐忧。这些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根”在于产权归属不清晰。由此而来的是,厂办大集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绝大部分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由于厂办大集体长期依附于主办企业,人员、资产、债务等方面与其主办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数企业缺乏独立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职工待遇较低,缺乏社会保障,大部分人员滞留社会,已经成为深化国企改革和加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难点和焦点。
这个问题已经到了躲不开、绕不过、非解决不可的程度。国务院决定在东北地区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盼望已久的大事。2005年11月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文件正式印发,对于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革方式、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解决厂办大集体改革问题的重要政策依据。
厂办大集体企业在经历了漫长冬季之后,终于迎来了春的讯息。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将利用3年时间(2007年~2009年)完成改革。今年底,具备条件的企业即将基本完成改革任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哈尔滨市将如何突出重围,做出示范和表率呢?
巨额改制成本,谁来埋单?
巨额改革成本怎样筹集,谁来埋单,是此次改革的中心环节。对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难度,省国资委的同志深有感触。他们说出了一大堆难题:改革成本严重不足,经济补偿金自筹部分难以落实,“三无”企业问题突出,企业欠缴保险费数额巨大,企业无力承担内欠,改制后退休人员的处理问题等。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如此千头万绪,颇有点儿“剪不断、理还乱”的味道。
钱云是哈市一家厂办大集体的职工。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10余年了。尽管已经习惯了边缘化的日子,但企业拖欠的近2万元工资,她却无法忘记。“10多年前的2万块钱,不是小钱呀!”
在众多厂办大集体职工中,钱云的情况和其他职工并无两样。据初步统计,全省厂办大集体改革成本缺口巨大,其中包括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欠缴社保费等众多名目。钱从哪里来?这是改革攻坚的难点。
省国资委有关人士说,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经济补偿金,由国家和省级财政、主办企业三方共同承担。除国家和省财政支付外,其他由企业自筹。也就是说,“中央补助一块,地方财政配套一块,主办企业筹集一块,集体企业出让一块”。从哈尔滨市的情况看,中央财政和哈尔滨市财政的经济补偿金已经到位。企业自筹部分是突破巨额改革成本难题的关键所在。
处置资产实行“阳光操作”
怎样处置厂办大集体遗留下来的资产,也成为这场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因为企业自筹资金,更多地是依靠处置企业资产来完成。
据哈尔滨市国资委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介绍,哈市厂办大集体80%以上已经停产,企业停产最多20年,少的也达10年之久。情况错综复杂,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必须严格依据政策妥善处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于改制单位的财务、资产、债务、所有者权益进行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地核对和清理,努力做到家底清晰、账物相符,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资产归属确认上,按照《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具体规定,努力做到“尊重历史、甄别归属、公开透明、规范程序”,妥善处理好集体企业使用、占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资产、土地等问题。
市国资委有关人士说,厂办大集体改革要比国企改革做得还要细致,还要透明。为此,哈尔滨市组建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运用产权交易中心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建立了公开、透明的操作平台。采取整体或部分产权出售、股权转让等改革方式的企业,资产处置必须在指定的产权交易机构挂牌交易;采取其他改革方式的企业,也必须在产权交易机构办理产权交割手续。“在阳光下操作”使这项令人棘手的工作更加严格规范,有章可循,一些突出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人为本创新改革
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从试点至今,已有近两年的时间。省国资委有关人士说,由于政策透明,操作规范,依法合规,厂办大集体改革算是顺风顺水。
记者在省国资委发现,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桌面上放着厚厚的本夹,里面夹着有关厂办大集体改革的10余个专项政策和20多个配套文件。这是中央政策在我省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具体化,凝聚着改革组织者和推进者的心血,是改革目标、改制标准和行动指南。
为达到改革预期目标,省国资委主要领导在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动员大会上一再强调,“厂办大集体改革在政策上要严格执行,坚决杜绝老问题解决了,又引发新的矛盾。决不能让今天的改革为明天的发展留下隐患。一定让厂办大集体职工共享改革成果。”
为顺利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省国资委暨哈市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在一次协调例会中,现场解决了40多个改革推进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职工权益无小事。在改革推进中,改制方案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凡涉及职工安置方案和用于安置职工的资产处置事项,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认真做好职工经济补偿金计算,核准职工自然状况,分清类别界限,对准政策条款,做到准确无误,确保将有关政策落实到每名职工身上……如此纷繁复杂的事项,需要一件件去落实。
据他讲,哈尔滨市已将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来共同推进这场改革。国资、劳动、财政、公安、信访、工会、民政等部门齐上阵,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目前,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起步良好,平稳有序,进展顺利。
前不久,国家国资委、财政部、劳动部三部委来我省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专题调研时,对我省厂办大集体改革做法和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操作规范,积极稳妥,谨慎创新”。这既是肯定,又是激励,更是鞭策。
国家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广大职工群众的政治关怀;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厂办大集体改革加快推进的战略支点;运用改革创新办法解决厂办大集体改革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合法合规,让职工群众惠及改革发展成果,是厂办大集体改革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基础。
这些积极的探索,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省厂办大集体这块硬骨头,一定能啃得干干净净。
相关链接
哈市厂办大集体改革总体上分为启动、实施和总结3个阶段。
启动改革阶段
建立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进行组织动员和工作部署,组织政策法规学习和培训,组织企业做好基础性工作。
全面实施阶段
做好企业经济补偿金筹措工作,审批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做好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具体实施工作。具体包括厂办大集体职工的安置工作,企业资产(股权)处置工作等。
总结评估阶段
按照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对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整体评估。
哈尔滨创造四种方式改革“大集体”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政府把厂办大集体改革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推进。截至8月中旬,在自愿申报参加改革的723户哈尔滨市属厂办大集体企业中,已完成企业范围界定505户,占申报改革企业总数的70%,为基本完成全年改革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在完成改革范围界定的企业中,企业主管部门根据企业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和职工人员等情况,因企制宜,分类推进。其中,采取重组改制7户,占1.4%;采取分立改制12户,占2.4%;采取产权出售1户,占0.25%;采取清算解散485户,占96%。
重组改制方式
对于资产质量较好、生产经营正常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资产重组,将其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促进企业发展。哈尔滨市精密特种轴承厂系哈轴集团出资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自愿申请参加此次厂办大集体改革,经主办企业同意,主管部门批准,通过重组改制,脱离主办企业,利用新机制、新体制、新制度,促进企业自行生存发展。
分立改制方式
对于生产经营基本正常的厂办大集体企业,依据国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直接脱离母体,面向社会吸纳经营者、技术骨干、职工和社会资本,他办股份合作制企业。哈尔滨拖拉机厂于1966年出资兴办了哈尔滨市龙建翻斗车厂。由于体制影响,企业生产不景气。拟通过此次改革,采取分立改制形式,组建股份制企业,预计年底前完成整体改制工作。
产权出售方式
对于生产规模较小、资产及债务比较清晰的厂办大集体,在妥善安置职工和处理债务的基础上,通过职工收购组建股份制或面向社会拍卖等方式进行出售。哈尔滨第九砖厂为道外区属厂办大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609%,职工全部下岗,经道外区批准拟采取整体出售的方式,筹措改制资金妥善解决职工安置,稳定地推进整体改革工作。
清算解散方式
对于不具备改制重组或长期停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产清算,企业解散或依法破产。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劳动服务公司是市属下放企业,目前已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通过清算解散的方式,参与此次厂办大集体改革。目前该企业已进入职工安置阶段,261名下岗职工将得到妥善安置,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序地推进。近期将完成全部改革工作,成为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以来第二个完成整体改革的企业。
我省7852户企业等待改革
记者从省国资委获悉,我省首批厂办大集体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中、省直在哈厂办大集体改革已全面展开。
厂办大集体改革是继我省新一轮地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又一场体制改革攻坚战。截止到2005年年末,除铁路、农垦和森工系统外,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内目前共有厂办大集体企业总计7852户,职工总数106.3万人。改革成本巨大,任务艰巨,推进艰难。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精神,我省决定在哈尔滨市辖区范围内国有企业及首钢庆华工具厂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截至目前,省生物制品一厂劳服公司已与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全部发放到位。260户厂办大集体企业完成改革范围界定,哈轴集团等238户厂办大集体企业完成清产核资工作,87户集体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65户企业完成了清算审计。庆华工具厂厂办大集体绝大部分职工已领取了经济补偿金,6000余名集体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
哈尔滨试点起步良好
为了统一组织协调,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我省成立了专门的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高层组织领导与协调监管机构。省试点办组织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试点办公室制定了《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和《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方案》等40余个政策性文件和配套政策。哈尔滨市组建了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运用产权交易中心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建立了公开、透明的操作平台。我省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起步良好、平稳有序、进展顺利。
哈尔滨确定经济补偿金办法
企业自身解决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按照《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厂办大集体改制、清算解散或依法破产的,解除在职职工劳动关系所需经济补偿金,应以企业自身解决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1、厂办大集体企业用净资产支付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净资产如有剩余,经与主办企业协商,剩余部分可转为主办企业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也可在主办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向改制企业员工或外部投资者出售,收益归主办企业所有;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由主办企业和中央、省、市及区、县(市)财政按企业隶属关系分别承担。
2、市属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市财政补助最高不超过30%,其余部分原则上与主办企业协商确定;中央下放到哈市的煤炭、有色金属和军工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企业,中央财政将根据企业效益等具体情况确定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
|